加入收藏

用好“三个课堂”,推动廉洁教育 走“心”走“新”

作者:范秀娟 时间:2024-06-20 点击数: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教育与现代媒体学院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强化师生廉洁教育,创新教育形式,强化教育实效,深入挖掘地域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中的廉洁文化素材,切实增强廉政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渗透力,积极营造崇廉尚洁的良好风尚,引导广大师生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一、深耕“理论课堂”,夯实廉洁根基

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梳理整合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廉洁教育元素,把握关键点、找准结合点、抓住着力点,切实将廉洁教育融入艺术设计、音乐学等课堂教学,如在《民间工艺研究》课程中开设了廉政文化专题剪纸课,在音乐课程中将红色歌曲与廉洁文化相融合,通过教授红色歌曲,让学生们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深刻领悟廉洁自律的精神内涵。强化对2024届毕业生的廉洁教育,组织开展“清风启新程,廉洁伴远航”系列教育活动,结合案例,引导毕业生认识到廉洁自律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醒毕业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常怀律己之心,常行廉洁之事。

聚焦以案说纪,敲响“思想警钟”,将纪律教育纳入党总支理论中心组学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重点内容,准确理解把握“党的六大纪律”的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定期组织教职工党员干部学习东营市纪委监委《今周纪声》通报内容,组织教职工党员集中观看《无所遁形-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典型案件警示录》《蚁贪之害-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警示录》等警示教育片,不断加强警示教育力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二、打造“实践课堂”,推深廉政教育

积极挖掘地方及周边地区的资源,开展廉洁教育实践活动。6月2日,学院党总支组织广大师生党员赴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淄博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王渔洋纪念馆,开展了一堂“行走的廉政党课”,学院师生党员先后参观了王渔洋故居和忠勤祠,认真听取了王氏家族廉政事迹和家风凝练历程,并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实物、图片资料,详细了解了王渔洋一生吟咏不辍的诗词造诣和王氏名门望族经久不衰背后蕴藏的治世治学治家的理念。在活动现场,党总支组织员王巍进行了《以廉洁家风涵养清风正气》的专题党课教育,进一步筑牢了广大师生党员拒腐防变的廉洁底线。

将“廉”元素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紧贴时代发展和师生实际,录制廉政教育网络微课、常态化开展思政课程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廉洁教育活动。举办“清风育桃李,廉洁润初心”主题文艺展演,以合唱、歌舞、朗诵、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寓廉于景、寓教于乐,融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为一体,为师生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廉洁文化盛宴。举办“弘扬黄河精神 青春挺膺担当”主题团日活动暨示范性入团仪式、微团课等“纪法与青春同行”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同学们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更加深入地了解廉洁文化的内涵,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廉洁自律的行为。

三、拓展“第三课堂”,丰富廉洁内涵

依托学院专业特色,将吕剧、书法、绘画、剪纸、版画等传统文化与廉政文化融合,以师生喜闻乐见、活泼生动的文艺形式,展现生态文化内涵,厚植廉政文化根基,增强廉政教育的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院党总支组织师生观看反腐题材吕剧电影《铁门关》,借助古代廉政思想精华,引导广大师生党员以古鉴今、鉴往知来,增强以德齐家、以廉保家、勤政廉政意识,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廉洁奉公的校园环境。

举办“清风育桃李,廉洁润初心”廉洁文化艺术作品展等系列活动,将廉政文化和书画艺术高度结合,以艺术设计、摄影、创作表演、主题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展现清廉之美、正气之美,厚植廉洁文化土壤,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教育引导激励浸润作用,促进广大师生养成崇廉、爱廉、守廉的良好品质和精神追求。

    
 版权所有:教育与现代媒体学院    鲁ICP备2022011533号-1 
维护:教育与现代媒体学院
 电话:0546-7396365  E-mail: jyxy@sdipct.edu.cn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济南路1号